提到“脑卒中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常见诱因。然而,有一种名为“烟雾病”的罕见脑血管疾病,却因症状隐匿、易被误诊,悄然威胁着患者的健康。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科普,揭开烟雾病的神秘面纱,助力更多人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什么是烟雾病?
烟雾病(Moyamoya Disease)的名字源于日语“もやもや”(烟雾),因其脑血管造影图像中,异常增生的细小血管形似“烟雾”而得名。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,主要表现为大脑主干动脉(如颈内动脉)逐渐狭窄甚至闭塞。为了代偿供血不足,脑部会增生大量脆弱的侧支血管,但这些血管极易破裂或堵塞,导致脑缺血或出血。
高发人群:东亚地区发病率较高,儿童(5-10岁)和青壮年(30-40岁)为两个发病高峰,女性略多于男性。约10%的病例与遗传相关。
烟雾病的预警信号
烟雾病的症状与脑血管事件高度相似,但因其进展缓慢,早期可能被忽视:
儿童患者:反复短暂性脑缺血(TIA),如突然肢体无力、语言含糊、头晕,尤其在哭闹或剧烈呼吸时易诱发。
成人患者:突发脑出血(如剧烈头痛、呕吐)或脑梗塞(偏瘫、失语),部分患者伴有癫痫发作。
隐匿表现:长期认知功能下降、记忆力减退,易被误诊为疲劳或心理问题。
提示: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头痛、肢体麻木或突发神经功能障碍,需及时进行脑血管检查。
诊断与治疗:科技助力精准干预
1、诊断“金标准”
影像学检查:磁共振血管成像(MRA/CTA)可初步评估血管狭窄情况,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是确诊烟雾病的“金标准”。
脑血流评估:通过SPECT或PET-CT检测脑血流储备能力,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。
2、治疗策略
烟雾病无法通过药物根治,外科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:
直接搭桥术:将头皮动脉(如颞浅动脉)直接吻合至脑表面血管,快速恢复血流。
间接搭桥术:将富含血管的组织(如颞肌、骨膜)贴附于脑表面,促进新生侧支血管生成。
联合手术:结合上述两种方式,适用于儿童或侧支循环较差的患者。
3、颅骨修复与术后管理
搭桥手术需在颅骨开窗,术后精准的颅骨修复至关重要。自体颅骨或先进生物材料的应用能最大程度还原解剖结构,降低感染风险,同时为脑组织提供保护。术后需定期随访,监测血流恢复及并发症。
预防与日常管理
避免诱因:控制血压、戒烟,减少过度换气(如吹奏乐器、剧烈运动)。
儿童患者:学校与家庭需关注异常行为,避免剧烈哭闹诱发缺血。
心理支持:长期病患易出现焦虑抑郁,需结合身心综合照护。
结语
烟雾病虽罕见,却非不治之症。早发现、科学治疗结合先进的颅脑健康技术,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作为您身边的颅脑健康守护者,我们将持续推动创新,为每一颗大脑保驾护航。
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健康知识,守护您和家人的脑部健康!